上海視角 | 滬制訂40條舉措 支持臨港新片區自主發展、自主改革、自主創新 文化上海灘 文化上海灘 微信號 gh_fecf4bb609f4 功能介紹 聚焦文化改革發展前沿,圍繞廣大文化工作者工作和學習需求,提供文化體制改革、公共文化服務、文化創意產業、文化設施建設等最新、深度資訊,搭建產學研溝通協同平臺,服務上海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 收錄于話題 8月18日,在舉行的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市委常委、臨港新片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朱芝松介紹了臨港新片區成立兩年以來改革創新總體情況;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發展改革委主任華源介紹了市委、市政府最新制訂的《關于支持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自主發展自主改革自主創新的若干意見》主要內容。市商務委副主任申衛華、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副局長李軍、市經濟信息化委總工程師張宏韜、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專職副主任趙義懷出席發布會,共同回答記者提問。 (一) 過去兩年的成效 今年8月20日是臨港新片區正式揭牌兩周年。兩年來,臨港新片區以“五個重要”為統領,對標國際上公認的競爭力最強的自由貿易園區、自由貿易港和高水平國際經貿規則,著力打造更具國際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特殊經濟功能區。截至目前,《總體方案》分解出的任務90%已完成。國家、市、管委會累計出臺各類政策190余個,形成典型創新案例60多個,全面系統集成改革創新的成效逐步顯現。 一、基本形成以“五自由一便利”為核心的制度型開放體系框架,打造服務新發展格局的開放新高地 投資自由方面,推動金融等領域進一步開放,全國首家外資控股的合資商業理財公司、首家外商獨資的金融科技公司落戶;在全國率先試點強化競爭政策;率先探索國際化商事糾紛解決方式,啟動金融法治試驗區建設。 貿易自由方面,設立全國唯一的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構建全新的“六特”海關監管模式,成立離岸貿易監測中心、服務中心和創新發展研究基地,上線離岸貿易與國際金融服務平臺。國內首單跨關區國際中轉集拼、首單國際銅保稅標準倉單質押融資、首單飛機船舶跨境租賃、首單境外倉單離岸轉手買賣等創新業務相繼落地。今年1-6月,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進出口總額比去年同期增長56.7%。 資金自由方面,在全國率先取消外商直接投資人民幣資本金專戶,率先開展境內貿易融資資產跨境轉讓、本外幣合一跨境資金池、一次性外債登記、高新技術企業跨境融資便利化額度等試點。揭牌至今,納入跨境結算便利化白名單企業已有350家,開工建設“滴水湖金融灣”,加快建設國際金融資產交易平臺、大宗商品保稅倉單注冊登記中心,打造跨境金融服務新高地。 運輸自由方面,出臺《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國際船舶登記管理規定》,目前已完成7艘船舶登記注冊。完善多式聯運和集疏運體系,設立洋山國際中轉集拼公共服務中心,建設東北亞空箱交換中心,開展滬浙跨港區跨關區國際航行船舶供油試點,完成全球首次5G+AI智能化港區作業,設立全國首個異地繳納社保的外資船舶管理公司和首個外資船員勞務外派公司。 人員從業自由方面,率先探索電子口岸簽證,推行更加開放便利的外籍人才長期及永久居留政策,放寬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條件限制,開設工作和居留許可“單一窗口”,實行境外專業人才執業備案、開放相關職業資格考試等政策。在全市突破實施縮短“居轉戶”年限并放寬評價標準、管委會直接推薦人才引進重點機構、自主制定技能人才引進目錄、人才購房政策定向微調等政策。揭牌至今,301家用人單位納入“居轉戶‘7轉3’單位清單”,597家用人單位納入人才引進重點機構清單(含高新技術企業),人才總量突破8.2萬人。 信息快捷聯通方面,制定“國際數據港”建設方案,率先在智能網聯汽車和車聯網領域建立數據跨境流動“正面清單+分級分類”管理制度,開展數據跨境流動安全評估試點,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投入使用,試點建設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 稅制方面,15%企業所得稅優惠、境外人才個人所得稅稅負差額補貼、國際運輸船舶增值稅退稅、完善啟運港退稅、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內交通運輸等服務免征增值稅政策落地實施。 風險防范方面,建立全國獨有的一體化信息管理服務平臺,對接20個業務部門和單位,整合35個業務應用,形成經濟運行、制度創新、風險防范、事中事后監管、政務服務5個方面的框架體系。 二、充分發揮自主發展、自主改革和自主創新管理權限,著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 一是集中行使市、區兩級行政事權。在市政府各部門和浦東新區、奉賢區的支持下,完成兩批1170項行政事權的承接工作,今年新增下放一批事權已基本完成意見征詢。截至7月底,行政許可辦理8724件、行政確認辦理5979件、行政獎勵辦理171件、行政征收辦理99件、行政處罰101件、行政檢查741件、其他事項辦理749件,總體辦件量較下放前增加50%以上。 二是全面推進行政審批領域集成改革。在全國率先實施商事主體登記確認制+企業名稱申報承諾制,打造“一業一證”+“證照聯辦”的準入準營高效聯動辦理模式。截至7月底,新增企業4萬余戶,同比增長60%;注冊資本金約6700多億元,同比增長3.1倍。設立全市首個覆蓋政府和企業投資項目的實體化運作的審批審查中心,率先升級為“一站式拿地開工”和“一站式竣工投產”,率先開展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混合用地出讓、環境評價區域評估、水電氣免費接入,率先實施環評、水保、排污許可“兩評一證”合并辦理、不動產登記“驗登合一”等試點。 三是持續拓展“全程網辦”服務。實現自建審批系統的事項100%全程網辦,截至7月底已為企業提供409件全程網辦服務,企業登記注冊的全程網辦比例已達83.1%。推出免審事項清單,持續推進“一件事”業務一次辦成。推出水土保持等2項無人干預自動辦理試點事項,辦理時間由原來3-5天流程縮短為5分鐘。 回顧過去的兩年,臨港新片區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累計簽約項目765個,涉及投資額4478億元;預計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3569.1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223.9億元。2021年1-7月,預計完成工業總產值1290億元,兩年累計增長136.8%,兩年平均增長53.9%;預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07.9億元,兩年累計增長91%,兩年平均增長38.2%。下一步,臨港新片區將堅持大膽闖、大膽試、自主改,爭取形成更多突破性、引領性改革創新成果。 (二) 市委市政府制訂《關于支持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自主發展自主改革自主創新的若干意見》 建設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是黨中央交給上海的一項重大任務。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 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等文件要求,市委、市政府制定了《關于支持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自主發展自主改革自主創新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支持臨港新片區在成立兩周年的新起點上,推進新發展,實現新跨越。 《若干意見》的總體定位是市委、市政府《關于促進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高質量發展實施特殊支持政策的若干意見》的2.0版,以解決臨港新片區改革創新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政策痛點堵點問題為導向,賦予臨港新片區更大的自主發展、自主改革、自主創新管理權限,支持臨港新片區深化差異化政策制度探索,助力臨港新片區成為全市發展的“增長極”和“發動機”。 《若干意見》主要按照“三個聚焦三個突出”的思路起草。一是聚焦本市權限,突出改革創新。圍繞臨港新片區需要進一步突破的領域,形成新一批先行先試和改革創新的政策制度。二是聚焦重點領域,突出系統集成。主要圍繞構建開放型產業體系和推進現代化新城建設兩個方面,加大系統集成改革創新力度,有針對性地開展體制機制創新。三是聚焦國家戰略,突出協同聯動。全面落實中央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部署,推動臨港新片區與浦東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兩大國家戰略的聯動。 《若干意見》共有40條具體措施,主要包括: 一、有針對性地開展體制機制創新,提升區域管理效能 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行政事項系統集成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進商事主體登記確認制。 二是完善管理體制機制。優化區域管理體制,將奉賢區四團鎮整體納入產城融合區,完善跨區域事務協調機制,試點開展用人制度改革,加大干部隊伍交流力度。 三是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支持臨港新片區管委會所屬國有企業探索以資本運營為內核的業務模式,探索建立符合國有企業特點的市場化薪酬機制。 二、構建開放型產業體系,提高經濟規模和質量 一是打造世界級前沿產業集群。完善重大產業項目配套支撐,發展全產業鏈融合的集成電路產業,加快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打造人工智能創新和應用示范區,壯大智能新能源汽車產業,深化自動駕駛測試示范,加快建設國際數據港,提升科技創新策源能力,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二是集聚發展新型國際貿易與高端國際航運。打造離岸貿易創新發展實踐區,推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做強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產業功能,提升全球航運樞紐能級。 三是推進金融開放創新發展。推動完善全球資源配置功能,建設亞太供應鏈管理中心,加大金融改革創新力度,積極發展人民幣離岸交易,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級,研究建設科技保險創新示范區。 四是建設國內外人才集聚高地。完善國際人才引進政策,開展國際人才管理服務改革試點,優化國內人才引進機制。 五是提升土地高質量利用水平。試點綜合用地模式,創新存量用地再利用。 三、推進現代化新城建設,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 一是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提升城市數字基礎設施能級,加快數字孿生城市建設。 二是適度超前配置公共服務資源。完善住房供應和保障體系,優化教育資源布局,推動醫療衛生開放創新,提升養老服務水平。 三是推動綠色低碳城市建設。鞏固提升生態環境質量,推動綜合能源創新發展,加強城市供排水基礎設施建設。 四是構建高效便捷的綜合交通體系。完善交通管理體制,優化交通網絡和靜態交通管理,推進集疏運系統建設。 四、強化保障措施,確?!度舾梢庖姟仿涞匾娦?將臨港新片區改革創新任務作為全市改革重點,根據實際情況,滾動出臺支持臨港新片區自主發展、自主改革、自主創新的政策措施。用好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制定浦東新區法規的授權,以及市人大常委會和市政府相關決定,加大法治保障力度,推動臨港新片區更深層次、更寬領域、更大力度改革創新發展。 來源:上海發布 編輯:顧依依、高雪婷 預覽時標簽不可點 收錄于話題 # 個 上一篇 下一篇 閱讀 分享 收藏 贊 在看 已同步到看一看寫下你的想法 前往“發現”-“看一看”瀏覽“朋友在看” 前往看一看 看一看入口已關閉 在“設置”-“通用”-“發現頁管理”打開“看一看”入口 我知道了 已發送 取消 發送到看一看 發送 上海視角 | 滬制訂40條舉措 支持臨港新片區自主發展、自主改革、自主創新 最多200字,當前共字 發送中 微信掃一掃 關注該公眾號 微信掃一掃 使用小程序 取消 允許 取消 允許 知道了 長按識別前往小程序